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仁美故事】“我們的仁美國中” 特色學校



文/大倫媽媽

我是一年級大倫的媽媽,從小我就普通的不得了,智力平平成績中上,要不斷的背
誦自己都不明白的東西才能維持成績,只為了考上公立高中和大學。

在傳統教育下長大的我,內在一直有聲音不斷提醒著:必須找尋一種內在支持的力
量,讓我有存活在地球的理由。

從法律系畢業後,我先後從事人權運動、立院法案研究、出版社、國際法律事務所等
工作,並擁有專業執照。

婚後當全職媽媽,在育兒的歷程上,孩子一直在引領我前進,從母乳哺餵、有機飲食
(在地環保與食物里程)、自然療法(順勢療法, 巴哈花精)到教育議題……。

從大倫一歲時,在德國司徒加特的好友與我分享:人智學生產方式、順勢療法與華德
福教育等圖像…..。當時雖心嚮往之,但德國太遙遠了;雖知宜蘭慈心有華德福教育,
但不可能舉家遷移,宜蘭還是太遠,於是只得把這顆種子放在心田的角落。

我想先試試蒙特梭利教育,於是從中壢到台北參加蒙特梭利(3~6歲)居家教育課程
,在一年的學習教具製作與操作的過程中,我感受到蒙式嚴謹的常規要求與肢體和智能
的訓練;然而在最後的課程中,我發現靈性支持的這個區塊卻仍然欠缺了。

隨著雪隧開通,宜蘭近多了,我和好友一起去參加華德福教師培訓課程;這一年,我們
認識了孝珍老師和玉霞老師。

這一年是改變,痛苦與開始努力的一年。我們這群師訓學員有著共同處境:
1.孩子們即將就讀小學
2.不願拆散家庭,辭掉工作遷移他鄉
3.希望桃園有華德福學校,沒有資金籌措私校。

於是縣內教師孝珍和玉霞開始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企圖遊說創立公辦公營的華德福學
校!夥伴們兵分三路,開始找尋:
1. 可能的校地
2. 官方政策支援
3. 對華德福教育有興趣的家庭

幾經打聽,孝珍知道在新竹教育大學任教的前桃園縣教育局長陳惠邦教授致力於台灣的華
德福教育,這成為我們最重要的一線希望,最感人的是:素昧平生的陳教授竟然以自己高
貴的聲譽,為我們這群瘋狂的妄想者背書,把我們的聲音與願力帶進桃園縣朱立倫縣長的
耳裡,爾後縣長指示教育處長官專案辦理實驗計畫。

一路上陳教授秉持無私的愛心與無比的耐心,陪伴並容忍我們這群社會經歷不足,不懂法
律行政的烏合之眾,跌跌撞撞的邁向創校之路。陳教授有完善的規劃藍圖,但夥伴們不解
教授的苦心,創校初期常常卡在非最重要的議題,光是校地的選擇就蹉跎將近五個月,而
忽略了最重要的中學銜接與市政預算問題。這個實驗計畫陳教授不只有先見之明,對我們
這群家長還有身為教育家的胸襟與雅量.辛苦您了,陳教授,謝謝您慈悲的菩薩心腸!

當時我們夥伴們除了對外公領域要奮鬥外,對內私領域也有許多待克服的難題。

以我家為例,我先生覺得傳統體制內教育並無不妥,他從不理會老師,從中學就開始翹課,
所幸能通過國家考試,當執業律師。他也知道我從小不翹課,跨區通勤死背書痛苦不堪,
因拙於應付學校功課,而遺憾於被迫放棄自己的興趣等,但他認為兒子不一定會像我。

我嚮往華德福教育,企圖說服我先生讓我帶孩子去宜蘭就讀,他非常憤怒,覺得健全的家
庭比任何教育形式重要,如果追求華德福教育的代價就是拆散家庭當假日父親,那麼這種
教育就流於形式.在我不死心的狀況下,經常家庭的氣氛冰冷。

很快的桃園在地有一群人企圖改革教育,把自己寶貴的孩子當實驗品,放在華德福教育的
道路上。我先生並不反對華德福教育,相反的他全心全力的支持配合我在人智學的進修,
讓我和社群夥伴們能夠一起工作為學生備課,配合教師團隊工作,陪伴家長經營社群。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媽媽想要的教育方式,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感謝老天,我的孩子不
是特殊需求孩童,我只能舉出一些小例子說明孩子在華德福學校就讀的喜悅。

在沒有仁美華德福學校之前,孩子去幼稚園讀中班,他常抱怨在幼稚園玩得時間不夠,回
到家要拚命玩。等到他大班,為了銜接華德福教育,我和好友進行一年華德福模式的幼兒
在家教育(集體自學),孩子們學習唱歌、晨圈、蜜臘捏塑、濕水彩、手工等藝術活動、
烹飪,自由遊戲與爬樹。他說在幼稚園用餐時,先被老師邀請的孩子能先吃飯,他有時等
到餓了看到別人先吃就更餓,這裡(華德福)比較公平,他喜歡大家一起唱完點心歌和謝
飯歌後一起用餐。

他很喜歡來仁美上課,他知道讀文X國小的表哥表姊下課後要奔波於安親班和才藝班,沒
有時間打球、騎腳踏車、在校園或庭院觀察昆蟲、作植物的實驗等等遊戲,連假日都要補
習,不像他可以常常在父母的陪伴下到戶外親近大自然。

他習慣不看電視,他不明白為何表姊總要守在卡通電視前面,一旦不能看電視就會抱怨無
聊不知道要做什麼.

我所看到孩童的差異在於:不被電視荼毒的孩子,會多出很多時間進行有創造力的自由遊
戲,會對自己要進行的活動負責,而不是生氣的對大人說:不看電視很無聊,那你告訴我
要玩什麼。

對我和家人而言,創校歷程讓我們學習積極參與教改議題,把願力化作實踐,我們企望在
投入的過程中,孩子們學習社會參與,擁有創造與改變的勇氣,帶著無比正念,在自助與
助人的和諧環境中長大。

我認為華德福中小學如同異形般入侵仁美國中,造成了原學校的困擾,同時我們必須在擁
有三個不同單位的校園中彼此適應與學習,然而這也是我們一起創造"我們的仁美國中"
特色學校的契機。

在此我以一個公民與家長的身分,要對校長、各處主任、所有教師與行政人員說:謝謝您
們的包容與協助,讓桃園的華德福教育得以在此扎根!


2013年8月8日 星期四

【仁美故事】感謝仁美-成就桃園華德福創校夢想




文/琪

我是一年級小穎的媽媽,記得自己小學時提早入學,過早的學習經驗使我因懵懂而留下深刻的挨打記憶。
小二之後不再懵懂,我成了師長眼中循規蹈矩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國中之後,我的生活變成了每天補習、
每晚熬夜,數理卻永遠學不好的瘋狂惡夢,勉力唸了高中後,因當時的保送甄試制度,我獲得了教授團推
薦,進入了一所好大學。唸了自己喜愛的科系;大學四年,我因循過去的讀書經驗,每一次考試前盡力準
備,以求順利畢業,卻並未在學習領域中累積深度,生命經驗也只如浮光掠影一般。

畢業之後開始工作,安親班、小學代課老師、空服員、成人美語補習班、財務顧問…….每一段工作經驗我
都努力以赴,盡力考取專業證照。而我的工作歷程中卻常常因必須考量家人的期待與社會價值評量—從事
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或放棄喜愛的職業。
結婚之後開始養育自己的孩子,當全職媽媽,長年哺餵母乳(小穎4年+妹妹3.5年)、支援母乳哺育推廣
課程,參與社區營造團體為孩子們說故事,往返中壢-台北參加為期一年的蒙特梭利居家教育課程,關心
孩子飲食而開始支持在地小農與關注環境議題...母職生活的這些年,我的生命與孩子成長的軌跡緊密結
合,是甜蜜的負荷,也有辛苦付出的踏實感。

我的母職生活雖充實,但我總是嚴格以待,而過去自己的求學求職生涯,也影響了我的教育理念及對待孩
子的方式,時時檢視自己是不是個好母親?有沒有哪裡沒做好?擔憂自己的所作所為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
影響,越多的進修課程代表越多檢視自己的標準,所以我一直是個認真的母親,戰戰兢兢到有些過度憂慮


小穎四歲進了幼兒園中班,克服了初期的分離焦慮後,在蒙特梭利幼兒園的教具操作與自由工作中,適應良
好;就在那時,在育兒路上一路陪伴鼓勵我的好友開始了順勢療法、人智學的學習。而我因尚有幼兒而無法
隨同往返中壢新竹的讀書會,因著好友的分享,對於華德福教育雖然心嚮往之,卻無緣親身領受。爾後因雪
隧開通之便,我和夥伴開始了每月一個週末,參加宜蘭慈心舉辦的華德福教育,至今即將完成第3年師訓課程


在慈心的第一年,遇見了同是遠道從桃園而來的孝珍老師與玉霞老師,大家都有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對於
華德福教育都有一股迫切的渴望卻無法舉家搬遷親炙,不同的是孝珍與玉霞將渴望化成行動力,積極尋求在
桃園地區成立華德福學校的可能性,我帶著幼小的小女兒勤勉參與一些工作會與討論會,雖無法提供更為實
質的協助,卻在參與的過程中逐漸看到了曙光。
孝珍以對自己孩子的愛延展出一份大愛,吸引了許多朋友加入,然而建校一事豈是一群家長所能獨立成就的
?一直有著教育願景的陳惠邦教授適時提供許多實質的建議與協助,讓原本可能曠日廢時還不一定能成就的
建校工作,奇蹟似的成功了,感謝陳教授鼎力相助,感謝仁美國中的接納,我們的家庭可以不需遠道搬遷,
我們的孩子可以就近受教。

在得知建校成功的可能性時,我和好友為了日後孩子銜接小一的華德福教育,而開始為期一年的幼兒園共學
,除了盡可能以華德福幼兒園的模式進行每日的作息,我們也試著加入自己喜愛的元素,例如鵝媽媽裡耳熟
能詳的歌謠、管管的詩篇、自創的節慶故事、好友獨具巧思的手工作品及自創配方點心烘焙等,我們以身兼
教室裡的老師及媽媽的角色陪伴我們的孩子。然而當時已經十分熟悉蒙氏幼稚園方式的小穎,初期卻十分抗
拒這樣的安排,反彈的程度不但是我始料未及,同時也使我不禁開始思索及質疑,共學及華德福教育到底是
為了我自己的需求還是為了小穎?身旁一些在中小學任教的朋友也說,小穎是個聰明乖巧的孩子,唸體制內
學校一定表現良好,反而是他們看多了小學時快樂學習的孩子,上了國中下場都不太好...。

不同於我的求學經驗,因為家庭教育及成長過程使然,小穎爸爸很早就了解自己的人生願景,對於孩子的受
教過程,他反而有更自在的態度,孩子將來是不是一定要唸好學校不重要,畢竟他自己也不需好學歷鍍金,
照樣能大膽追逐自己的夢想。因為這樣他一直很支持我和孩子的學習旅程;當我開始與他討論孩子接受華德
福教育可能面臨的狀況時,他給予最大的包容與支持,這使我的焦慮感減到最低,對於孩子的抗拒也能以平
常心對待了。

現在,我的孩子在仁美華德福學校度過了第一年的學習,有時候也不免對孩子毫無筆順可言的"畫字"方式感
到焦慮,或是孩子在學習12乘法時遭遇挫折很難不去想到會不會是我數學障礙的壞遺傳。我看到更多的是孩
子在被理解的學校環境中感到自在,小穎在學校用衣服假裝大肚子模仿懷孕的我,一些小朋友(有女孩也有男
孩)也開始大起了肚子,大家跑起來的時候肚子還會ㄉㄨㄞ、ㄉㄨㄞ、ㄉㄨㄞ 的,孩子安全自在的模仿有如
家庭生活的延伸;律動課老師說小穎雖然大字不識幾個,也無法書寫注音符號而常需要協助,對自然的觀察
卻極細微(例如落葉飄落的姿態、小雞移動的方式等);小穎和妹妹倆人的遊戲充滿了故事的戲劇性與想像力
,這些或許都不是主流價值觀對一個小一的孩子所看重的要求或應具備的能力,卻也不是安親班或智識學習
的課堂上所能學習的。

反觀我自身及小穎爸爸的學習經驗,我愈來愈相信自己的工作是協助孩子找到她自己的生命任務,如果將來
有一天孩子告訴我說他不想念大學,只想當一個友善環境的在地小農,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能像鄰家的媽媽為
讀博士的孩子一樣引以為傲,但我至少會為孩子從事的是愛環境愛他人的工作而心安,如果這樣的生活是他
所喜悅的,身為父母也就別無所求了吧!

一開始接觸華德福教育的初衷是為了孩子,我不是教師,也從未想過要因此從事教職,參加師訓課程只是希
望能更了解人智學與華德福教育,希望有機會能與孩子一起居家華德福。然而隨著我接受師訓的時間越久,
探索生命與自我的本質越多,同時在先生的支援下,帶著孩子一起參與建校的過程中,我漸漸有了一種使命
感:即使不能夠親自投身教職,我們內在的改變也會為世界帶來良善的力量,我相信華德福教育是一種播下
良善種子的教育方式,而不是與主流教育抗衡的教育制度。

感謝教師團隊的全心付出,感謝社群家長愛屋及烏的愛心為孩子烹調膳食,感謝仁美國中對我們的包容與協
助,真的非常感謝!


【研習】優律斯美課程


2013 八月 日本資深優律斯美治療師岩橋裕子老師優律斯美課程 追加新店場次
新增新店場次2013 八月 日本資深優律斯美治療師岩橋裕子老師優律斯美課程

課程內容:
1. 專門為華德福幼稚園孩子(4~6歲)的幼兒優律斯美課
時間: 8/17(週六)早上10:00 (上限8人, 目前尚餘2個名額)
此為每位華德福學生每周皆須上一次的課程
老師已有二十年以上經歷, 目前於西日本地區(京都, 大阪, 名古屋.....)持續每周接收學校邀請,
訪問各間華德福學校教學中

2. 為需要特殊協助的孩子或成人的治療性優律斯美(curative eurythmy) 剩最後一名名額
此為台灣尚無的課
老師於此特殊治療領域已有十年以上專業教學經驗, 身分隸屬於歌德館醫療部門, 並定期與日
本各地家長孩子上個人學生課程中

3. 以及為華德福家長和老師自我滋養成長的表演性優律斯美.
時間: 8/18(週日)早上9:30-11:30, 地點: 天母 (已開班, 上限5人, 請來體驗高品質國際水準課程)


新增: 8/18 (週日) 下午4:00, 地點: 新店花園新城, 請與芝如聯絡, 謝謝
國際上每位華德福老師每二周必上一回的課
日本華德福家長指定名師, 於日本數一數二之等級


時間: 八月16-21 共六天

地點: 台北天母
也歡迎來電預約您的團體專屬場次和您的地點

聯絡方式: 林小姐0921-604-334